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凯发ag旗舰厅的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六安市金寨县法院斑竹园法庭干警近日收到了一条来自湖北的原告老孟的信息,“李庭长,万分感谢你去年至今为我的案子圆满结案操劳费心。”这条微信的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记者进行了了解。
遭遇:同事借钱十年不还
2021年7月19日,62岁的老孟顶着烈日从湖北麻城市木子店镇来到金寨县斑竹园法庭,身材瘦小的他神情沮丧、略显拘束,粗糙的双手拿着一张欠条,“法官,能不能帮帮忙,借钱的人找不到了,我的辛苦钱要不回来了……”斑竹园法庭大厅工作人员连忙接待了他。
经老孟叙述,2011年上半年,他将自己的务工收入20000元借给了因务工相识的同事,斑竹园法庭辖区居民张某,2013年2月张某为其出具了欠条写明本息共计26700元。后老孟多次催要,张某一拖再拖,始终未还,再后来电话不接、消息不回。一晃十年时间过去了,想到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汗钱要不回来,老孟心急如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法庭。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下,才将事情原委讲述清楚。
求助:法庭受理立即行动
受理案件后,因老孟未提供张某有效身份信息,法庭工作人员立即向辖区派出所对张某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在核对无误后,与张某进行了电话联系,由于是陌生号码,张某接听了电话。工作人员立即向其核实身份信息、求证相关借款事实,并告知可能引起的法律后果,张某一听是法官,直言愿意还款,但需要时间分期履行,工作人员对通话进行了录音。为方便送达,根据张某的手机号码,法官添加了其微信好友,但张某拒绝添加,其后电话不接,又一次“失联”,案件送达、审理陷入困境。
面对失信的张某,法官多次向其发送短信,明理释法。同时,法官赶赴张某所在村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张某外出多年,目前去向不明”。经过沟通,村书记配合法庭拨通了张某的电话,“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别丢脸,要配合”“始终躲着也不是个事,法院会想尽办法找到你……”,在村书记和法官共同劝说下,张某添加了法官微信,表示分期履行,先付10000元,老孟表示同意。
法官将草拟好的调解笔录发给张某,没想到张某再一次“销声匿迹”。法官随即对案件进行排期,并通过微信将相关法律文书发送给被告张某。案件如期开庭,被告张某拒不到庭,缺席审理。2021年8月31日,判决被告张某偿还原告老孟欠款20000元及利息。但张某拒不提供收件地址,法官微信告知:“躲不是办法!若不提供收件地址,法律文书将张贴于村部、乡政府、街道,到时候家中亲邻都会看到,路人皆知”,迫于压力张某提供了收件地址,案件审结。
执行:打击“老赖”毫不手软
判决生效后,张某仍未履行,法官告知其相关法律规定及不利后果,老孟同意给予宽限期,但张某认为自己可以继续拖欠下去,拒绝按约履行,老孟遂申请强制执行。斑竹园法庭立即立案并向被执行人张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等法律文书,并依法将其纳入限制高消费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扣划了张某账户内存款3000元,根据银行账户查询情况发现活跃账户,对该账户进行了冻结。
被纳入“老赖”行列的失信被执行人张某泄了气,主动与法官联系寻求解决,并称其被冻结账户内进款近27000元,恳请申请执行人老孟作出让步,了结此案,将其解除限制。执行法官对其进行了严肃批评。经协商,老孟同意将张某账户内存款扣划后,其余利息予以放弃,案件圆满执结。
李理想 冯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窦祖军
编辑 陶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