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公司-凯发ag旗舰厅 » 安徽新闻 »

“中国好人”何志成逝世 生前义务宣讲革命烈士事迹一万多场 -凯发公司

大皖新闻讯 10月12日,从芜湖南陵县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自费走遍30个省(市、自治区),到过1200多个县(市、区),在560多支军警部队、540多所高等院校、8000多所中小学校,义务宣讲10523多场,超过21000小时,听众达536万余人次,被人们称为“红色经典宣传员”的何志成同志逝世,享年94岁。

2010年,何志成在芜湖市第十一中学宣讲。

每年的春天,在南陵县河湾镇丫山村,山脚下和道路旁,都会开满当地人引以为豪的白牡丹。何志成于1929年4月出生在这个美丽的村庄。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从小受穷受苦,当兵提干转业退休后,常年只穿黄军装、解放鞋,背着铺盖卷,无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冬,从都市到村庄,从学校到厂矿,从机关到军营,只为义务宣传革命烈士事迹。几十年来,他的名字已经在很多听众的心中扎了根。而何志成的目标也从当初的“681工程”(即在有生之年要宣讲革命烈士事迹6000场,走遍全国800个市县,直接听众100万人次)升级为“885工程”,再到生前已完成的1200多个县(市、区),10000多场,500多万听众。

收集烈士事迹让他萌发宣讲念头

何志成家里世代为农,家境贫寒。何志成是家里8个孩子中的老大,由于父亲去世早,迫于生活的压力,十二三岁的何志成辍学与母亲一道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给地主家放牛、挑水、打短工,后又给地主家当佣人。1950年,何志成瞒着母亲报名参了军,从而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他1954年提干,195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随部队转入北大荒军垦农场,1959年,何志成与家住南京市郊的唐爱珍结婚。后来他被调到黑龙江省铁力市东升林场。

刚到铁力市(当时称铁力县)林场时,何志成在林场搞宣传工作,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平时喜欢看书看报,每当看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后,他都将其收集下来。随着收集的烈士资料越来越丰富,他萌发了给孩子们讲讲先烈故事的想法。于是他背起背包,带着烈士照片和宣讲材料走出林场,来到铁力附近的小学、中学,联系宣讲事宜。开始,许多学校不理解、不接待,但何志成全然不顾,一次不行他就来两次,最多的一所学校他连续去了14次,终于感动了校领导,最后圆满地完成了宣讲。

自带着被子外出宣讲分文不收 

为了让学生能听懂他的演讲,何志城将自己的浓浓乡音变成普通话,一有时间就向老师请教,有空就打开半导体,跟着播音员练发音……在借探亲回老家进行了第一场“正式”宣讲之后,他又多次自费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参观,收集补充英烈事迹材料。

就这样何志成开始了让他奉献多年的伟大事业。何志成外出宣讲分文不取,路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全部是自己掏,为了节省开支,他白天买几个馒头填肚子,晚上寄住在宣讲学校把几张桌子一拼,铺上自带的被子,躺倒就睡。随着演讲的场次逐渐增多,何志成提出了“681工程”,并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实现它。

1996年,何志成和孩子们在一起。

为了实现“681工程”计划,何志成全身心地投入到宣讲之中。家人起初都不理解,妻子唐爱珍劝他,退休之后再出去演讲也不迟。不曾想,妻子的一句无心之言,让何志成兴奋起来。1981年,何志成提前办理了退休,并举家搬回了丫山,一门心思投入到“681工程”中去了。

生活的不幸没有磨灭宣讲之志

何志成刚开始宣讲革命故事大都是在中小学,不敢去大专院校,他怕自己讲不好。1988年12月24日,他第一次踏进了高等学府的大门,这场在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的演讲效果很好,自此之后,他每到一处都要联系大专院校。

一个退休的老人常年在外四处奔走,生活上的艰苦可想而知。为了省钱,他长期吃方便面,住澡堂、校舍和旅馆走廊。1992年11月,何志成从青海宣讲回到家中,人瘦得不成样子,老伴和女儿看了心疼得直掉泪,一问才知是在青海饮食不习惯,高原反应强烈。而他自己却说在外过得很好,有人接有人送,领导很热情等,老伴听了怎么也不相信。

1994年秋,何志成要到杭州去宣讲,老伴心想反正杭州也不远,便硬是跟着他一道,想亲眼看一看何志成在外的生活。到了杭州,何志成找了间旅社,老伴跑去一看,原来是挤在走廊里的一张每晚仅5元钱的铺。吃不起饭馆,老伴便掏钱买了一只铝锅,就着打工仔的煤油炉做饭。

1996年10月,何志成和老伴分享宣讲心得。

他在北京的四个多月,在城郊租下一间8平米的旧房,吃方便面,喝自来水,一家一家联系着宣讲的学校;在青海,高寒气候使他鼻孔出血,几次晕倒,但醒来后洗净脸鼻,又奔向学校的讲台;在武汉,他赶路摔伤仍坚持宣讲……这期间,相濡以沫的老伴意外摔倒去世,他把对老伴的怀念深藏心底,背上黄背包再次上路;儿子遭遇车祸,在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后,他又踉跄着踏上南下的列车。一年又一年,春秋数十载,他的黄军装,他的黄军帽、黄挎包、解放鞋,已逐渐积淀成一个令人难以释怀的经典。

他的义务宣讲之路不断延伸

2019年,何志成已经91岁高龄,而他当初的“885工程”也早就完成了。在常人的眼里,他真的是应该歇歇了,但是何志成还是坚持宣讲了近50场。多年来,他把宣讲当作他终身的志愿服务事业,将95%的退休工资用在了路费、住宿费和捐给希望工程、烈士纪念馆建设、资助贫困学生上。何志成曾经说过,他不会停下宣讲的脚步,他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宣讲,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做到了!

从都市到村庄,从学校到厂矿,从机关到军营,何志成的义务宣讲之路不断延伸。记者曾经两次聆听过他的宣讲。2010年1月,何志成走进芜湖市第十一中学,为中学生讲解英雄故事。何志成在介绍每一位烈士时,都要取出烈士的遗像高高举过头顶,并不时地用力挥动着手臂,声情并茂,一字一句讲述着烈士英雄事迹,孩子们个个听得入神。

“如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每个同志都能时刻想着革命先烈,想着那些为革命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未留下的烈士,谁还去搞不正之风?谁还去搞腐败?谁还有理由不去努力工作?”何志成铿锵有力的话语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听众的心。

大皖新闻记者 孙芮 (图片摄影 老春)

编辑 王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