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公司-凯发ag旗舰厅 » 安徽新闻 »

新春走基层| 大年初三在姨娘和舅舅家感受年味-凯发公司

大皖新闻讯 1月24日,是农历大年初三。俗话说,“初三日,拜舅姑”。这一天,安徽北部很多地方的风俗是到舅舅、姑姑或者姨娘家拜年。自疫情爆发以来,记者已经有两年没有去姨娘和舅舅家拜年了。农历兔年大年初三,记者先后去了萧县的姨娘家和舅舅家拜年。来,一起跟随记者的笔和镜头了解一下皖北过年走亲戚的民俗,感受一下浓浓的年味。

出发:寒冬中县城上演堵车

1月24日,正是兔年首场寒潮抵达安徽的日子。上午9点半,提着为舅舅、姨娘准备的礼物下楼装车,仅仅几分钟的功夫,我浑身上下就被冻得冰凉。尽管阳光很好,但是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不过,一想到即将能见到亲人的笑脸,浑身就立刻充满了力量。

10点不到,路上的车子有点多。近两年,随着私家车的增多,遇到节假日县城也经常会上演堵车。中国防疫新阶段的首个春节,走亲访友井喷,交通压力倍增。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当天尽管部分路段有点拥堵,但每到重要的交通节点,总是能看到交警的身影。刺骨的寒风中,交警同志的指挥手势仍然一丝不苟。因此总体来说,通行还是非常顺畅的。

姨娘给的东西塞满了后备箱

一个小时后,车子抵达姨娘家所在的村庄。拐进一条小路,我看到姨父走了出来。姨父看到我,脸上顿时露出笑容,然后指挥我将车辆停放好。走进院子,姨娘、表妹、表妹夫一起围上来寒暄。

院子里支起一口锅灶,大表妹夫在灶下烧火,脸膛被火光映得通红。锅里咕嘟嘟地炖着一锅肉,烟囱青烟直上云霄。大表妹勒着围裙,正手脚麻利地将一只刚刚宰杀的土鸡“大卸八块”。

接下来,姨娘开始翻箱倒柜找东西给我们。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要点不?”姨娘自己晒的萝卜干、干豆角,装了满满一袋子。“这个烧稀饭可好吃了。”姨娘捧出几大捧自己地里种出来的黑豆说。姨娘自己做的腊豆子、辣椒酱也被一一装进了后备箱。

表妹拿出一件东西,“这个你要不?”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小时候。

姨娘是个手巧的人,她会用绳子将光洁的秸秆捆扎成一件像工艺品一样的圆形器具。这种东西,以前在皖北农村很多家庭里都能看到。

但是,近年来随着塑料器皿的流行,这种东西已经很少见了,尤其像姨娘这样会做的人更是越来越少了,方圆几个村子也找不到一个。“几天才能做一个,哪里还有人愿意学?”这个叫“拍子”(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回到我长大的农村,越来越发现,我们的文字记述还有很多难以企及的地方)的东西,可以放饺子和其他食品。如果用得仔细的话,一个可以用好几年。坏了,撕吧撕吧扔到灶下烧火,就变成了草木灰,重新回归土地。

不知不觉间,后备箱满了。我们带来的是各种花花绿绿包装的所谓营养品,换来的是姨娘自己手工做的食品或者物件。前者来自城市工厂流水线,看似高档,而在姨娘给我们带的用钱也难以买到的东西面前,是如此菲薄,让人不由得心生愧疚。

在舅舅家成为“锅门口的客”

在皖北有一句俗语,外甥到舅舅家、姨妈家走亲戚,“是锅门口的客”。意思就是,因为经常走动,非常亲,这样的亲戚来了,可以直接进到厨房里,有饭就吃,有活就干,可以不拘礼节。

11点半,我们到达萧县张庄寨镇塘坊村,来到舅舅家。舅舅院子里堆放着黄灿灿的玉米。平时,表妹和表弟都在江浙一带打工,这次过年都回来了。表妹表弟要帮舅舅把玉米脱粒,舅妈不让。“一年忙到头,到家里就歇歇吧。”

见舅妈还在灶下忙活,几个表妹刚下车就洗手进了厨房。我坐在土灶前烧火。红彤彤的灶膛里,柴火熊熊燃烧,不时发出“呼呼”的声响。我记得,小时候老辈人说过,这是家里来客人时“火在笑”的声音。

立刻,厨房里切菜的声音、炒菜的声音、聊天的声音交织成锅碗瓢盆进行曲,烟雾升腾中,菜肴一份份出锅……

12点半,热气腾腾的饭菜全部上桌,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鸡,是舅妈自己养的;鱼,是舅舅在小河里逮的;各种素菜,都是自己地里种出来的,就连羊肉汤里放的蒜苗和芫荽,都是刚刚去地里拔的……

听着亲切的乡音,吃着一直令我魂牵梦绕的土菜,这热热闹闹的场景和久违的烟火味,让人不由得感慨,这就是年味啊。

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摄影报道

编辑 王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