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公司-凯发ag旗舰厅 » 徽派 »

侯卫东:找到自己的语言,明白为什么要写-凯发公司

访谈完整视频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著名作家侯卫东日前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播出的大皖徽派栏目,此次侯卫东携新作《笨鸟》做客徽派直播间,以这部最新长篇小说为切入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他直言一直觉得童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富矿”,而谈到这本小说,侯卫东表示自己最满意的是,一定程度上找到了“我的语言”,想明白了“为什么要写”。

关于童年:那是一个不该挥霍的“富矿”

作家侯卫东做客徽派


徽派:几天前拿到这本《笨鸟》的时候,一开始我并没有带着很大的期待。我以为,《笨鸟》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但没想到,在炎炎夏日里我能一口气把它读完,我对这点感到很惊喜。今天,我们就从这开始聊一聊,聊聊《笨鸟》。

侯卫东:好。

徽派:你以前在报社当编辑后来去电视台,从早期的写诗歌后来的写小说,什么时候开始想从儿童视角讲述一个成长的故事?

侯卫东:其实要讲这个话题,有点长,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童年生活基本上都是要写的。就是说,过去的成长经历对很多作家来讲,它是一个写作绕不开的话题。童年生活是文学创作写作的富矿,我过去是做地质的,“富矿”总令人激动。我很早就想写,但我从来没写过童年生活,连散文什么的也都从来没写过。

徽派:为什么呢?

侯卫东:因为我就觉得,童年生活是特别好的创作资源,如果想不好,想不通,就容易轻易地把这个资源挥霍掉。这个就相当于对好的资源“乱采滥挖”。就像我们现在考古当中,有很多帝王级的大墓,在没有特别完备的保护措施之前,不能随便动它,因为动它以后我们不知道要怎么保护。从整个原始面貌到一些脆弱文物,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对我来说也是这样,在我没想好怎么处理之前,我就不敢动它。

小说《笨鸟》内页插图

徽派:那么这次怎么想起动它呢?

侯卫东:我在这次疫情初期的时候,大家居家隔离,我就觉得我一次次地有了一个写童年的冲动。小区当时空蒙蒙的,还有一点白雾,这个时候,这个场景就唤醒我,我觉得和我童年经历的场景特别相像。我就觉得要做规划。我开始规划觉得是不是要写三、四个中篇,但它是一个长篇的布局,很快我就写了第一个中篇。第一个中篇写完以后,我感觉好像是我要的那种模样,我就对规划重新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因为中篇和长篇是有差别的,中篇要有一个单元的故事,相对完整,有头有尾。长篇要有一个统一的气息、风格,要有人物的贯穿、故事的走向和价值的递进。你总要有长篇的谋篇布局。所以我当时又做了一个规划,就把四个中篇完成了。所以我在写中篇的时候,我是按照长篇的不同单元的要求来写的。整个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徽派:您说的疫情是三年前刚开始的时候吗?

侯卫东:三年前,我记得很清楚,年三十,我们家一起吃饭时,那个时候武汉已经告急了。家里面一大家人,有江苏来的父母,还有在外求学的孩子,然后年初一、初二大家都撤离了。我在工作以后,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时间,就是有那么多的时间能够独处,能够静下来思考和写作,这个是很少的。又不跟外界发生交往,至少没有面对面的交往。所以我觉得这对我的思考和沉淀,也是一个契机。他们后来问我隔离在家会不会着急?我没有一点着急,心无旁骛。

小说《笨鸟》内页插图

徽派:我当时也很好奇。因为写童年,我想这有很多的载体去表达,但刚刚听您说我了解了,一部分是这个“矿”您是准备好了,要用一个重量级的东西去承载它,但选择小说这样一个载体,会有考量吗?因为用小说的载体,仅是从一个少年的视角来写。而且小说在我们印象中得有起伏,情节节奏要紧张,还要暗藏玄机,这个您会有担心吗?用一个长篇去写童年。还是说这个“矿”您很有把握了,这里面有很多你觉得值得去书写的内容。

侯卫东:我在写小说之前尝试过用随笔的方式,也列小标题写了几篇,写我觉得印象很深、记忆深刻、对我产生影响的部分。但我写的很短,有的是三五百字,有的是一千多字。我写的过程主要是在找童年的记忆,因为写随笔、散文,这种回忆性的文章太多了。所以我还是决定用叙事的方式。我本身工作的两个方面促成了我采取长篇叙事的方式,第一点是我平常做纪录片工作,现在所在公司是做影视剧的,工作中都要对人物、故事走向的问题有所接触;第二点,长篇小说我此前写过一部,我的处女作长篇很长,三五十万字,是一个长篇历史小说,那个小说我觉得也“写出来了”,但它一直跟我心目中要求的或者说想象的长篇是不一样的。我也听别人说,你搞长篇小说也好,做电影电视也好,总得要有两三部以后你才能慢慢了解这个文体。因为第一个长篇出来以后,我也听到大家的反应,也会反思。所以我也希望通过一个新的长篇,用长篇的形式来写。还有,我觉得我准备了这么多年,没有写童年生活,我几句话就写了,觉得不划算。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长篇小说。

关于虚构:我们需要一些稳定的常量

徽派在合肥古井体验中心


徽派:其实我刚才也说过我是一口气读完的。除了您的文字行云流水,读的时候完全不会有卡壳,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自己也有个身份,我也是在小镇生活。读的时候我也很代入,一方面是我作为读者代入,另一方面是我想着这会不会是侯老师的童年?然后我就代入“这是侯老师的童年”去读。我很好奇这里面有多少内容是您自己的童年,有多少是您向读者描绘的童年?

侯卫东:实际上我写“笨鸟”这个孩子,吴成也好,别的人物也好,他们最早的生活,实际上在我的记忆中是一块块碎片,特别不完整。后来我按照人物、故事走向的发展逻辑,把它慢慢拼接在一起。所以早期的生活碎片是慢慢打捞的,但后面的内容,它的确有我生活中的记忆,有我的亲历,有人物的嫁接,也有很多人物的借用。场景几乎都是我实际经历过的,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都是真实的。有作家讲过,你在做虚构作品的时候,不能全部虚构,你至少要保留地理元素不要虚构,不然你会很痛苦。当我们要面对有很多变量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些稳定的常量,它作为一个参照让你的作品不至于过于虚构而且我觉得地理元素保留,它会让你感到特别自然,像在一个熟悉的环境被导游,不至于迷失方向。

小说《笨鸟》内页插图

徽派:看来记忆虽然碎片化,但童年的宝藏里有一部分真实的东西。我相信可能是情感,或者说您对童年的记忆。

侯卫东:小说里面的一些经历都是真实的,尤其是思想的那种跃变、成长,很多都是真实的。我体验的成长可能不是来自具体的事,但类似的感悟很多都是真实的。我在某个瞬间,或是哪件事情中,思想认识和行为,相比于过去会有一个进步,走上一个台阶。大部分都是真实的感受。还有,孩子成长的事情就这么多。

徽派:有相似性,有很多共性。

侯卫东:孩子的确有成长的共性,在成长的共性当中,引起大家共鸣的这些部分,通常会有那么几种。一个是对世界的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一个是生活上从依附别人到独立,从感性上的一张白纸自由的涂抹,到整个知识体系的慢慢构建,这是一般孩子的成长轨迹。但是除此之外,写一般的孩子谁会去看呢,我自问是不会有人去看的。所以我在里面写了一个开窍晚的孩子。我家里人都说我开窍晚,基本上不哭不闹,把我扔在一个地方让我睡觉,我就睡,拿起来胡乱让我吃点东西,我就吃,不知索取,不哭不闹。他们和我讲了很多我不记得的事情,这个东西确实对我的认知产生了深深的影响,所以我一直认定我自己是一个傻孩子。但是在我成长过程中,像我笔下那样顿悟的人物确是有的,对这个我印象特别深刻,那个印象对我会有触动。所以我想在共性当中,找一个特别的例子,这个例子和我亲历的东西有关系,这样就会共性中有一点个性,有自己的亲历,就不会写得那么假。就是这种考虑。

徽派:这样说,您不是“笨鸟”,是比较幸运的孩子,不哭不闹,还有吃的。

侯卫东:但是当时就是“笨鸟”,基本上和小说描写的一样。

关于创作:“我到底要写什么?”

成长小说《笨鸟》


徽派:那您在写的时候到底是怎么定位这本书呢,因为我当时以为它是儿童文学,拿起来看,但没想到我作为一个成人,我也能进入儿童的视角,去感受他的体验。您作为作家,您在写的时候有卡壳吗,因为想着能让孩子读懂,能让孩子感受到共性部分,还要能让成人读的时候能看到作家的个性部分。这还挺难的。

侯卫东:如果把小说分成四个单元的话,我写第一个单元和最后一个单元非常顺利,到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单元的时候我觉得很难。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特别不满足于主题的重复,而是想表达出价值观的形成和递进。每个作品都要回答一个问题:我到底要写什么。我在找“到底要写什么”的时候,第二个和第三个单元非常费周折。我有一两天一点也没写,我不停地在想,我们要回归童年生活,但童年生活是回不去的。我们对童年记忆,想回到童年生活,但是现在回看童年,实际上是带着成人的眼光,成人的价值判断,成人的生活积淀,这样看童年生活并不准确。我们为什么想回到童年生活,它果真那么好吗,那么值得写吗,这些问题我的确仔细思考过。我在想所谓“找童年”,实际上是找当时的初衷,当时我们在白纸上想涂抹人生痕迹时,涂抹的底色和涂抹的动机。我当时为什么要涂抹?我涂抹的过程,以今天审视的眼光来看,哪个对,哪个不对。回归童年本身,就像一个人爱好文学一样,是对生活的一种修剪。我们写童年的作品,是不是真实的童年?动机是不是这样的,这是对内心的一个回归。像一辆车一直跑,跑了五千公里了,我们就要对车进行保养。写作本身和观照童年本身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谈到具体的写作技术,我不喜欢用全知视角写作,我特别喜欢限知视角,最好用孩童的视角。所以我就选择了第一人称的方式,用“我”,小胖。小胖看不到的,不写。这样我就让自己保持在儿童目光的聚焦区域,它非常小,但盯得准,看得清,这就避免了对童年生活的泛泛而谈。

小说《笨鸟》内页插图

徽派:这个可以展开说一下。

侯卫东:我们看过很多贴着童年生活标签的作品,田园牧歌,快乐人生,无忧无虑。我想写的童年,它应该有欢乐,也有困顿,有顿悟,曾经惧怕过困难,也能感受到温暖。我想着童年的经历虽然和成人的经历不一样,但不能把内心的感受写得那么单一,所以我当时就想用儿童的视角来写。刚才还讲到儿童文学的问题,在写作过程中我的确思考过,到底是写儿童文学还是写适合于成人阅读的文学作品。后来我还是觉得,它还是更多地归结于成人看的作品,但我也试过了,很多小孩也能看。我给同事的孩子看,他们不仅一直看得下去,看了以后在晚上还给我打电话讨论。我说可以给书打个广告:买本《笨鸟》真划算,大人小孩都能看。实际上,现在这种阅读的受众我觉得还是比较宽泛的。因为写童年生活也没有多少深奥的哲理,讲的都是一个人的经历,一个人的感受。那么这种东西,五六年级、上初中的孩子都可以阅读。

徽派:侯老师刚刚提到的,您用一种纯粹的儿童视角来切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可能跟您在媒体工作的经历有关系,就有一种一镜到底的感受。在这个镜头中,这种儿童视角也很纯粹、很纯真。我在想您刚刚说的打开了这个宝藏,那作为作家,您想引领什么样的读者进去看到什么样的宝藏呢?因为我知道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意象,我们看到很多比如童年里的竹马、床,有很多,阁楼、桥,都很有意味。

侯卫东:有些场景的设计,是故事中不得不出现的道具。我曾经有写诗的经历,诗中的意象是写诗表达感情的基本元素。小说中的很多意象,像笨鸟,这种象征意味比较明晰,像竹马、心锁、阁楼、床,这些在我小说前期的布局思考中,花了很多时间推敲。把这些道具变成提升我小说价值认知、思想的喻体,让道具本身产生超出物象的联想。竹马本身是儿童的游戏,我的那个“竹马”还是人生的拐杖,所以它兼具游戏和拐杖的双重功能。当他渴望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竹马对他无比重要,竹马是他参与游戏的入场券。但他被大家疏远,大家不带他玩,他傻。当他拿到这个竹马的时候,这个崔阿姨实际上成了他的“拐杖”。开篇有两个阿姨,因为他远离父母,他的母爱是缺失的。而在一个孩子幼年当中,我认为母爱是最重要的。在人一生中,人的善良的底色,主要是母爱奠定的。一个。男孩性格的养成,可能父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人的本心和良善的养成,我认为母亲是第一位的。因为他缺失母爱,所以我设计了两个角色来填补母爱,实际上是三个角色,一个是世俗的争夺,来自他的姨妈;一个是邻居周阿姨从生活上的关爱、管理;一个是广播员崔阿姨,因为他是一个认知比较低下的人,崔阿姨实际上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导师,她把他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她是他人生的第一支拐杖。所以他的第一次觉醒是伴随着崔阿姨的离开和竹马的回归,他把竹马还回去了,他不再需要它了。这些设计我在写作前都想过,这个看似简单,但在写作过程中它会升华我的想象,也会修正我当时的想象,不断地磨合我起初的设计。所以您刚才讲的几个场景,比如床,为什么他和姐姐,女性在一起的时候不会觉得急促,因为从小女性对他很关爱。和哥哥睡在一起他就觉得特别难受。他到了一个新家庭,床就成了他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己的空间的象征。所以他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阁楼则是一种上升的表达。这个篇章完成的时候,他因为同学的友谊消除了这种不信任感、不安感,所以他跟同学四个人睡在一起而不觉得拥挤。在这篇小说中,有几个名称对我很重要。第一个就叫竹马,就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叫阁楼,就是要床的单元。第三就是家庭的单元,身世之谜给他带来家族身份认知的困惑,就一个孩子来讲不是每人都能见到的,我们对家族身份,对血缘身份的认同问题也许不会困扰到其他孩子,但确实困扰他了。我也是想让这个人物更加丰富一点,所以在写这个段落的时候用了“心锁”,家里面外婆是一个心锁,他自己也要把心锁打开,他从抵触到认可。最后一个单元,破壳,就是溺水带来的恐惧。他像小鸡破壳一样,战胜这个心理恐惧。我对这些物象,带有象征意味的道具和场景的选择,我的确是认真思考过的。

小说《笨鸟》内页插图

徽派:这绝对是认真思考过的,您把这些和他成长当中隐秘的心理能量联系起来了。您的文学表达的底色一直很牢固。我们知道成长小说有很多,有的就是用冲击和苦难,用痛感来表达的,您的底色可能更偏温情。

侯卫东:我这人不太善于写特别尖锐的小说,我的勇气不足以对人性进行深度的开掘。我给自己归个类,我可能会写酸楚但不失温暖的小说,像《笨鸟》就是这个调子。它有点酸楚,也有温暖。还有我不善于凭空构筑一个小说的框架,我对生活的依赖是非常重的,很多天才的作家对现实生活不过多依赖,他可以构建一个与生活平行对应的小说世界,这也不是我擅长的,我总要有现实生活。哪怕是间接的经验,给我一个参照,我的故事只有在这个地方。也就是我要有一个地形地貌,我才能在这里盖房子、修道路、种植物、挖水塘,我的小说是这样的。我也会分析我的优势和劣势,我也会想怎么会形成我的这种行文作风。很多人会对人性开掘得很深,我很佩服电视剧里面把两个人搞对象的老是不让她们搞成,虐心,我就下不了这个手。所以我设计的这个孩子就是这样,我想很多孩子也会是这样,比如我成长的时候也是这样。比如正常生活疏远他,他明显地落后于正常的成长轨迹的。这样的孩子的特点是什么,他的自卑和敏感实际上是一体的,他在受到冷落的时候也会受到一些比别人多的关爱。我的这个人物就定位在,他环境成长的有两条线,一条线是有缺失的线,一条线是补偿的,所以他会遇到那么多帮助他的人,相对来讲他的成长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小说里面我有一句话这么说的,“并不是每一只笨鸟都会得到先飞的眷顾”,这还要看周围的成长环境,人生状况。比如在旧社会,在战争环境,谁会关心你成长不成长啊?所以这是在和平年代,经历过的现实生活,这个人物就是在友爱的环境和受到挤压的环境,在这两个环境中成长。力量来自两条。外界那么多的关爱、鼓励呵护组成的涓涓细流;还有他自身,他不服输,不甘落后,有求学欲。这两股力量构成了他的成长力量。

关于“笨小孩”:我找到了“自己的语言”

小说《笨鸟》内页插图


徽派:这么听来真的不是一个笨小孩,他身上充满了生命力,他很会转换。包括一个人的成长,身边的支持性资源也非常重要。

侯卫东:我觉得一般人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一方面他要消遣,但他如果有类似的经历,他看了以后,也许会有一扇窗户可以打开。对这个孩子我的认识可能还不够,对他的潜能调度得还不够。我们常见的有两种做法,我觉得是家长要注意避免的,一个是对孩子不管不问,那肯定是有问题的。相对于不管不问,隐藏得特别多的是管得太多,过度的关爱。尤其是我们竞争比较激烈又追求升学的大背景下,我知道很多父母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代替孩子做,这实际上剥夺了他的潜能。像“笨鸟”一样,也许很多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都滞后了。很多时候你代替他成长,就会让他在某一方面变得滞后。《笨鸟》写的是一个大家都能认出来的笨小孩,我们生活中很多在学业上很优秀的孩子,实际上是“巨婴”,他的人生比“笨鸟”更可怕。我知道我的缺陷,还可以努力弥补,但很多情况下我学习成绩优秀,事业有成,让大家误认为理所当然的好,实际上隐藏了他的遗憾和缺陷。

徽派:刚刚有一点很关键,您书里面生命力存在的空间,这个小镇的环境其实给到了孩子现在很多孩子没有的成长空间。您的“笨鸟”是带着自己的好奇,用探索的目光跌跌撞撞往前的。您的文学梦是不是也是在童年跌跌撞撞中就萌芽了,像文内笨小孩在阁楼上看到《猎人笔记》那样?

侯卫东:那个是真事,当时不是在阁楼在看。那一年我印象中发了很大的水,我们是小孩当家,父母被单位抽调到防汛第一线。我在家里发现一个藤条箱,我打开之后发现了那本书。我当时十来岁,看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以后,我就觉得今后一定要写作,我的文学梦就从那时候开始萌生的。其中有一篇叫《县城医生》,我以后很多年再也没看过。那个时候很难看到外国文学作品,非常难得地看到。《县城医生》大家可能不太注意。他就写那么一个人,一个县城医生去看一个寡妇家看病。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生病,大概二十来岁吧,也没谈过恋爱。在给她看病的几天当中,两个人产生了浓烈的、那种像火一样燃烧的爱情。这个就写得非常细微。

侯卫东和同仁聊创作心得

徽派:刚刚也听到您说您是一直会期待别人看到什么,但是刚刚我也听到你说其实也有害怕去打破的东西。

侯卫东:人生经验能写的就那么多,把人生经验素材处理好是关键。因为我不是职业写作,我们写作的动力来自兴趣。有兴趣写才写,毕竟我不是做这个事的。但是在写作这个里面,我觉得有两个地方要看重,一个是你感不感兴趣,还有一点是你写作是为什么。就《笨鸟》来讲,我满意的一点就是找到了我的语言表达。我在看阿来作品的时候,我一口气看完了,就是那个《尘埃落定》。我觉得在当代汉语言写作的作家当中,这个语感是极少见到的。我也迷恋苏童短篇小说的叙事氛围,我一直特别迷恋。阿来《尘埃落定》表现出的语感,我推崇备至。这两位我都见到过,我庆幸有机会和他们有长聊的机会。找到合适的语言在我看来无比重要,每个人都是这样。比如做主持,要找到做主持的语言;比如婚礼现场,要找到一种语调、气场,与来宾构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在写《笨鸟》的时候我之所以能把这个写下去,就是因为我找到了适合的表达方式。一些感受,比喻啊,放在孩子身上不奇怪,放在大人身上就显得造作矫情。的确青春期有青春期的语感和表达,成人有成人的语感和表达。你不能太少年老成,也不能太卖萌装嫩。

小说《笨鸟》内页插图

徽派:那您恐惧的一部分,您想打破的壳的部分有吗?您想在之后创作长中挑战的部分?

侯卫东:比如写写更锋利的文字,更硬的文字,更富有探险意味的文字,其实我想的并不是很多。比如我喜欢限知视角,我觉得对身份的代入比全知视角好,全知视角你都全能了,还卖关子干什么?我觉得从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只有我不知道,才能跟你一起走,一起去探索,一起去侦破,揭开谜底。我都知道的话,关系就不是特别顺。所以我更加愿意扬长避短。

徽派:现在想一下,如果可以穿越,您会想要回到童年的哪个场景?

侯卫东:我觉得我们人都会成长,按理说成长路径不同风景也不同。但我们往往会夸大童年的美好,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我觉得有些东西只是童年才有的,后来永远再做不到,就是童年我们可以有期待而且可以试一试去实现,这种状态是其他年龄很难拥有的。童年的魅力就在这里,我们站在人生的春天,我们是一张白纸,我的确可以撒下任何的种子,涂抹任何颜色,这是我认为童年最珍贵的,抹不去的,欣欣向荣的情感和情趣。

徽派:是的。您刚刚说的童年那种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您这不是焦虑,而是一种期待。那现在这个年龄,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您有焦虑吗?

侯卫东:我没有。我觉得因人而异,你得用正常的心态来面对。人总的来讲,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对未来的打算,我觉得要积极一点,写作也是一种积极。我业余画画写字,也是很枯燥的。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也许每一天都看到进步。写到一定程度,就会有瓶颈,这个瓶颈可能一辈子再怎么努力都突破不了。就像如果你是一只鸡,就无法飞到鹰的高度。但不应该由此灰暗颓废,要尽可能地掌握描绘人生的控制权。但讲归讲,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总有问题还是会找你的麻烦。 尹航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