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公司-凯发ag旗舰厅 » 徽派 »

季永:践行艺术感知,各有灵苗各自探-凯发公司

访谈完整视频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季永日前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栏目,结合自己的书法创作、非遗传承人的身份以及文物保护工作,分享自己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学习与传承之路。他表示,一个人的审美非常重要,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更重要的是把对艺术的感知与感受践行到实际的具体的工作中去。


机缘巧合走上艺术道路

季永


徽派:欢迎季永老师来徽派做客。

季永:我关注徽派这个节目很久了,很多文化艺术大家来做客徽派,他们的访谈对我也很受益。

徽派:刚才用艺术家来定义您,因为您涉猎很广泛,书法家,非遗传承人,文物保护专家,鉴赏家……我觉得走上艺术之路,总是要有一些天赋的。

季永:我应该不算从小就特别聪明的,除了天分和勤奋,机缘也很重要。还记得小的时候在农村,我父亲春节给别人写春联,等我上初中就开始替代他给乡亲们写春联。后来求学期间认识了杨士林老师,因为我也没有正规地在大学里学过艺术,是跟随着老师学书法,后来自己的学习方向从书法逐渐延伸传统文化,延伸到文物、博物馆这方面。回首学习的这条路也是很奇特的。

徽派:对,就像我们刚刚会用到一个词,就是“机缘”。但是机缘巧合背后总有一些您个人的特质撑着。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孩子写书法,对书法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季永:因为中国经过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当代书法在安徽地区,相对而言皖北地区发展要好一些,或者说群众基础好一些。像阜阳、宿州,群众基础更宽广。那么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皖北相对经济不是很发达,但是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尤其对于书法、绘画非常喜爱。小时候就像写春联这种通过给乡亲们服务,一边学习,一边培养兴趣,同时收获了表扬和肯定,也为今后走这条路积蓄了能量。

季永书法作品


徽派:家人的鼓励以及乡邻的肯定确实很重要,所处地域对您以后的艺术创作影响大吗?

季永:应该说非常大,因为我居住的那个村庄,离凤阳只有十五里,离蚌埠市区是三十里。我们小时候买书都去凤阳的书店。凤阳明中都,东边是日精峰,西边就是月华峰,我们小时候就在月华峰上放牛。从小在中都城玩,看到中都城的一些建筑、石刻,今天凤阳中都城已经成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受到世界关注。那个时候我对这些虽然不是很明白,但对自己未来喜爱文物,参与文物工作应该说是埋下种子了。

徽派: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有印象深刻的对你后来的风格、个性有影响的回忆吗?

季永:有的,因为凤阳古代叫“钟离国”,属于东夷地区的一个诸侯国。实际上安徽文化,狭义的徽州文化是指皖南一片。而今天的徽文化,应该说是整个安徽的文化。徽州文化主要是以理学、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部的皖江文化、桐城文化,是以儒家和佛教文化为主。北方淮河流域,是道家文化,如老子、庄子、淮南子,蚌埠、凤阳实际上是深受淮河文化、道家文化的影响,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受到道家文化的熏染,当然包括我在内。


大文化角度切入传统文化大门

季永做客徽派直播


徽派:您刚刚说的从大文化的角度切入,特别提到一个人,就是您的老师。

季永:杨士林老师是大学者。他早年从政,后潜心文化艺术。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结识了杨老师,从最初学习书法到他指导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他对于我,不是简单的一位书法老师,应该说对于我许多人生的选择,对于我艺术和文化的研究方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期我也是在中央美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都进修过,但是杨士林老师对于我的文化之路、艺术之路,是具有决定性的。

徽派:如果谈到师承的话,他对艺术的理解或理念哪些对您影响比较深呢?

季永:杨士林老师的书法追求高古,提倡学唐以前的书法,师法高古,书法格调很高。另一点是熔铸碑帖,所以在他的字里,你既可以看到金文、简牍、碑刻等诸多元素,可谓“囊括万物,裁成一象”。另外在书法教育上,他提出了“倚帖创作”的理念,就是说你临摹哪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就按照他的技法、章法去创作你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创作理念在今天我们国展的作品里,就像我们安徽省书协刚刚举办的临创大展很接近,作者以临摹的碑帖的风格,自己创作一件作品。实际上在几十年前,杨老师已经在他的教学中实施了这种教学办法。他还提出“各有灵苗各自探”,对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艺术追求和探索,不要因袭老师,模仿时人。

季永画作


徽派:那您的个性和经历部分是如何与艺术创作融入的?

季永:这一点,比如说大画家石涛提出先天的蒙养与后天的识见相结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先天的禀赋,这对于我们做人也好,做艺也好,做事也好,都是一个基础。我们后天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没有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你对于自己的禀赋,自己应该走什么道路没有把握好。尤其在早年的时候,你的心智可能不是很成熟,你对自己是很难把握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老师把你的禀赋强化,再围绕着它做大做强,这样你就会达到良性发展。任何禀赋都是有缺陷的一面的,那么作为老师他可以围绕着你的短板,设计一些训练,让你的性格也好,能力也好,不断地完善和完满,这也是相当重要的。刚刚说到我,实际上从书法学习来说,我的天性是比较内向的,比较文弱的。我早年的时候写字学米芾、学王羲之的帖学一路,老是这么写是不行的。有一段很重要的人生经历是,我在警察的岗位工作了十五年,这十五年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年龄,从性格形成来说,既让我对社会、人生有了一个冷静、理性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年轻人的胆气、勇敢和坚定。这对于像我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内向的、文弱的年轻人,经过了十几年的磨练,增加了一些阳刚的元素。对于我的字来说也是应该如此,后来我开始学习篆书、隶书,包括我最近一段时间写大字楷书,吸收了一些碑的元素,这些是对书法的思考,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季永书法作品


徽派:您的艺术创作和职业生涯是并行不悖的吗?

季永:是的。当时书法创作是在业余状态下进行的。一边工作一边创作,当书法不断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逐渐感觉到可能是要选择艺术的道路。后来到了文联和博物馆工作,因为对历史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强烈,学习书法只是一个机缘,当你进入到传统文化这个大领域以后,你就感觉到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后来就转到了博物馆这样一个行业里来。

徽派:当您推开传统文化大门的时候,有特别吸引您、惊艳您的部分吗?当时就确定方向了吗?

季永:我是这么认为的。书法它作为传统文化,今天说是国粹,它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比如它使用的是汉字,汉字是中国人重要的创造,它包含了中国人的哲学和智慧。这个领域需要学习的东西多,就有一种紧迫感。另外一点就是我们的历史,实际上我们读的历史史书有著书作者代入的个人经验。我们还有一个历史,就是实物构成的历史。通过不断学习以后,我感到这个领域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中国陶瓷文化数千年甚至上万年没有中断,到今天我们喝茶的杯子仍然是陶瓷的。在陶瓷的发展历史中,浓缩了中国的文化史、科技史,也可以领略中国人审美的历史。这些实物和书本上历史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有一种自己的发现,这是很有吸引力的,和书法学习又不一样。


不要过早磨灭孩子的艺术个性

季永为徽派题字


徽派:刚刚也说到您的兴趣爱好也很多,专长也很多,像您刚才也提到了浅绛彩瓷。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省在这方面的发展,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季永:蚌埠双墩遗址距今七千多年,我们已经发现了非常精美的陶器,并且在这些陶器的底部还有一些丰富的刻画符号。唐代的安徽寿州窑是最早烧造黄釉的窑口。繁昌窑是景德镇青白瓷的前身,为景德镇陶瓷工艺在宋代达到巅峰,奠定了基础。今天景德镇的瓷土,也是我们安徽的祁门瓷土。所以安徽的陶瓷文化可以说是很丰富。另外在晚清的时候,景德镇受到太平军破坏,当时同治帝大婚,因为李鸿章是安徽人,慈禧太后就让他从徽州调了一批能工巧匠和懂书画的人来到了景德镇。从瓷器烧造来说,烧青花需要的温度很高,需要烧到一千三百度,釉上彩只要七、八百度就可以了。所以这些人就画一些釉上彩,把徽州的新安画派书画艺术与景德镇的陶瓷结合,无意中催生出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品种,就是“浅绛彩瓷”。我通过学习古陶接触到浅绛彩瓷,做为书画家,我想今天学习古人,传承先贤的文化,有没有可能再恢复这么好的传统艺术。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又到景德镇向当代的一些瓷画家请教,可以说是初步恢复了传统的浅绛彩瓷画的技艺,同时探索把当代安徽书画家对于浅绛瓷画的创作体验,也逐步地在作品中展现出来。所以浅绛瓷画也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也是在做一些传承的工作。浅绛彩瓷画非遗项目,属于社会传承,非遗传承有两种:一种是师徒的传承;还有一种就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某种技术失传了,但是实物还在,资料还在,我们通过这些把它恢复,这就是社会传承。我们是以还原传统技艺为前提的,但是可能也有一些当代创作者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和师徒传承有所区别。

季永浅绛彩瓷作品


徽派:现在您作为老师,在教授学生时,除了从杨老师那里传承下来的部分,还有哪些您自己新的思考的部分呢?

季永:今天我们学生的学习是综合性的,也就是说不仅限于书法,我也要求他们读书,会开书单,有段时间我要求他们每周写一首旧体诗。他们读的书包括历史、美学,我过去读过的书,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邱振中的《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陈振濂的《书法美学》等等,我读过的书我会要求他们去读一读。另一点就是临摹和学习,有的同学还取得一些小的成绩。结合今天的书法教育与我自身的学习,我理解的书法学习有三个阶段:一个是师徒传承,有一个老师,给你学习的理念,确保你不走弯路。第二个是学科教育,现在艺术教育的学科化已经相当成熟了。我们看到今天安徽的书法创作,许多优秀的作者是从高校的书法专业、美术专业出来的,这种情况今后会越来越多。我鼓励学生去经历学科,包括我自己,只要有机会,我很愿意走进高校,早年是去学习,今后可能更多地是给大学生传授一些自己的理念和想法。第三个阶段,要有自己的理念。我看到许多学生,他们最优秀的作品就是毕业展的作品,因为那是他按照老师的指导,老师的理念创作出来的,毕业以后他就被社会同化了,因为他自己没有形成自己的治学和创作的理念。所以作为老师来说,不要过早磨灭学生的个性。有人说艺术家都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培养出来的。你发现他的个性,然后就不断地强化它,培养它,给他的发展创造条件。如果一个学生未来不能突破自己老师的理念,我想他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一个有水平的老师,我想一定会接受他的学生挑战他的理念,你要鼓励他的勇气。当然这都是理想化的,真正执行中我也未必能做到,都是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去做。

季永作品


徽派:刚刚您说到学生,希望他们有自己个性创作的作品。您作为一个鉴赏家,什么样的作品会打动您呢?

季永:我们都知道书法的临帖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个展览是以临创为主题的,我首先要看他临帖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一个司空见惯的帖,那么我想可能你研究的深度不够,你对今天书法创作发展的态势没有敏锐的把握。然后看他如何做,同样的帖你如何做,这一点更重要。我的演绎,我的理解,我的手法,在传统经典基础上的突破,这些就会为未来形成你自己的艺术风格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两点我都会考察。

季永作品


徽派:有评价您的作品深具古意,这是您创作气质的个性输出吗?

季永:我记得我多年前写过一部作品,标题叫“食古而活”,我不断地要“吃掉”古人的作品而存活自己,所以我的作品如果看起来有那么一点静气,可能是和文物工作有关。因为面对古代的书画真迹比较多,又和时代流行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想这是一个原由。像我由帖学逐渐吸收碑学的元素,实际上也来自一些文物的元素。从取法来说,这些年写了不少楷书,楷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唐楷,一种是魏碑。我的楷书是取法唐楷和魏碑之间的北齐、隋时期楷书,它带有浓浓的古意,还有一些隶书的笔意,但是它有没有唐楷这么法度森严。又比如说行书,今天写行书或者是写二王,或者是写赵孟頫、董其昌等人,我是选择唐代行书。唐代人的行书有些不是非常成熟,但是带有唐代楷书的一些技法,给你一些发挥的空间。


我眼中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季永作品


徽派您刚刚也说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在艺术领域里会有危机感,渴望有更专业的批评声音。现在过了四十不惑的年纪,研究方向会更专一更稳定些吗?

季永:对我来说,作为一个从事书法创作的人,作为一个博物馆的管理者,作为一个非遗的传承人,现在在我们安徽博物院负责文物科技保护,保护文化资源,同时让文物活起来,让我们的文艺繁荣起来,实际上这些事我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徽派:那么对于文化传承而言,您有没有一些自己的理解跟我们分享呢?

季永:就文化传承而言,首先是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的认知,我们拥有什么,文物资源也好,历史文化也好,要对自己的传统要有系统的把握,要有自己的体验。书法更多的是自己的文化感受,“纸上得来终觉浅”,它是一种个人的劳动。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是终点,更重要的是去做事,你要去践行它。我努力把在艺术上、文化上的感知,来践行到我具体的工作里面。

徽派:在现在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家都讨论艺术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艺术审美对您的三观,对您的工作生活最大的影响在哪里?

季永:艺术归根到底是艺术。首先它是对我们审美力的培养,我们今天说很多人缺乏审美,工作中遇到一些压力、挫折,如果他有艺术爱好,他就可以排解许多生活的压力,我想这是艺术的最直接的一个功用。尹航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