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凯发ag旗舰厅的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身材”宽广,“脚”踩滑轮,装配有可360度旋转的弧形刀片,近日,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内,一个身高约1米5的“新伙伴”,吸引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的目光。在大家的注视下,这个“新伙伴”丝毫不怯场,1分钟内对一株圆形绿植完成修剪,绿植由原来的参差错落,呈现出了均匀的球形。
校园里来了“新伙伴”
“这是龙门式圆弧绿植修剪机,1.0版本。”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机系副教授王韦韦现场向记者介绍,修剪机主要由底盘的行走部分,整个升降部分,圆弧修剪机构三个部分组成,目前可调整高度范围0.9米-1.5米,覆盖半径约1.5米,“校准好的情况下,大概20秒左右完成修剪。”
王韦韦副教授表示,因底部装有滑轮,修剪机可方便地由人工推至目标位置,架设在圆形绿植两端,通过操作推杆电机的转速调整高度,再调整弧形刀片确定宽度和绿植喂入量,打开修剪机构(相当于剪刀),调整左旋/右旋调速旋钮,修剪机便开始对绿植进行均匀修剪,“修剪中,可以随时根据绿植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修剪速度。”
“通过近两天的调试和修剪试验结果来看,1.0版本的修剪机,已达到设计调研前的目标,可完成学校北三门片区的绿植修剪。”王韦韦副教授介绍。
设计制作团队都是“00后”
“从初期对校园绿植的调研、图纸设计,电机的驱动、龙门机架的集成,再到最后机器的调试,历时一个月。”王韦韦副教授介绍,整个设计团队是六个大三的“00后”学生,分别是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陈子默、郑帅帅和陆鑫豪,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李成志,丁诣桐(女)和李雅丽(女)。
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设计团队经过了多轮“头脑风暴”,并非一帆风顺。“最开始的想法是单臂摆,但因为重心在下面,需要多人协助才能推动,对于校内绿植修剪来说运输比较复杂。”陈子默告诉记者,随后团队想到了龙门支架,两边对称也相对轻量化。
“一开始,我们发现线路旋转总会缠绕在一起,为此花了不少力气。”李成志回忆,团队集思广益,最后使用了导电滑环,“保障了旋转的同时通电还不会缠绕。”
“当时学校有一个‘绿化修剪,农机装备研发来助力’的活动,我们就报名了。”郑帅帅告诉记者,学校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团队中的六个人也是各有所长,在修剪机设计完成并试验后,大家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激动。
“之前我们调研,看到工人手持修剪工具干活,觉得他们很辛苦。”作为团队里的两名女孩之一,丁诣桐说因此轻便、修剪的均匀度也是设计的目标,目前也算基本完成了设想。
“新伙伴”还要增加“新本领”
“比如实现修剪机像小推车一样的轻便,机械臂的多自由度控制,圆弧形刀片、直行形刀片的直接切换等。”王韦韦副教授坦言,针对校区的宽体绿植修剪,修剪机还存在一些改进空间,如弧形刀长度,机器升降高度及机械支架的调整,这些都是下一步优化的方向。
作为安徽农业大学“环境现实出题,师生专业答题”校园环境治理新模式的探索,王韦韦副教授也表示,修剪机的设计制作,由学生整体操作完成,“主要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做有参与感和获得感的事情。”
“经过试验还是发现了不足的地方,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会更有成就感。”在陈子墨看来,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他们参加类似的课题和项目,理论结合实际,提高了实践的能力。
阳光帅气的工科男陆鑫豪告诉记者,他喜欢读余华和莫言的书,也在学校科研氛围的影响下,参加过全国、省级的大赛。
“我们希望进一步的改善后,为美化学校绿植环境,贡献一份工匠力量,也期待(修剪机)有更多应用的范围。”王韦韦副教授表示。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实习生 管礼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