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告别2010,不舍与渴望,在这个岁末交相涌动。
还记得年初,履新不久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信心满满,“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使2010年成为教育改革年。”
一年已尽,言犹在耳。那些令我们惊喜、让我们深思的事和人渐成记忆——新世纪第一次全教会隆重召开;勾画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蓝图的《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教育改革与发展步入科学轨道……教育的长河奔腾向前,我们,又见证了诸多改革新政、教育大事,浓墨重彩的2010年,注定永载史册。不舍2010,中国教育枝繁叶茂的明天,此时,轮廓愈加清晰。
渴望来年,因为,虽至年末,一系列教育改革试点方案依然密集出台。教改新纪元,为我们打开了希望的一扇窗……
中国教育,新的征程已经启航。
走出“深水区” 教改踏上破冰之旅
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一纸《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揭开新一轮教改序幕。接连20余天,从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从职业教育构建现代体系到高等教育提高办学质量,覆盖完整教育体系,包含10大改革任务、30多个实施目标的12批教改试点方案陆续出台。身处“深水区”,教育改革终于踏上破冰之旅。
改革作战图为我们在很多方面留下期待的空间:人才培养体制,新的突破源自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以真正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办学体制——为高校落实办学自主权,职业教育改革办学模式,帮民办教育改善发展环境。
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深化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保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
改革开放的历程告诉我们,每一次大的教育改革,都将推进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这一次,中国教育蓄势出发,步履更加坚实。
高考改革 彰显公平
考生人数再减,生源危机显现,加分政策调整,自主招生“混战”,从年初至年尾,2010年,高考的话题纵贯始终。
这一年,半数省份应对新课改,学业水平测试或综合性评价成为高考成绩之外重要的录取依据。这一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呈下降之势。生源危机近在眼前,高校的生存危机步步逼近,但中国教育或许将由此迎来一次更大的变革机遇。愈演愈烈的加分乱象在这一年暂告终结,清理、减项、“瘦身”,原本全国各地近200种加分规定只剩下了几种……维护公平公正,治理之策顺应了百姓的期待,尽管,规范和完善还有很多值得探讨。临近岁末,一场“结盟”大戏陡然上演。大戏的主角出自高校,大戏的舞台聚焦自主招生。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演出,中国最好的二十多所大学,仓促间缔结为几大联盟,关注与争议,担心与期盼,公众在复杂的心绪间期待高考改革稳健向前的新局面。
学前教育 希望已露端倪
当“入园难”看似突然地跃至眼前,学前教育的境遇从未像2010年这般一升再升。
11月初,温家宝总理到北京两所幼儿园进行调研,随后,国务院召开会议,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凝炼有力的“国五条”瞬时成为摆在各地各级教育部门的任务书。
11月21日,国务院在五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发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力推十招,破解日益紧迫的“入园难”问题。
短短十余天,“国五条”、“国十条”密集出台,显示了政府以最快速度促进学前教育长足发展的强大决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多措并举破解“入园难”——北京,投入50亿元,5年解决“入园难”;江苏,明年将立法实现公办园为主格局;福建,2010年安排新增财力4亿元,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打好“五大战役”民生工程的惠民实事……
探究“入园难”产生的根源,政府职责的缺失难逃其咎。但在2010年,学前教育充满希望的明天已露端倪,“国十条”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只要政府真重视、真投入,相信“入园难”很快将更为历史。
蓝图绘就 教育明天更好
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问计于民,终于在延续一年的热议后画上完满的句号。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向社会公布。学前一年毛入学园率达95%,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制度保证中小学生减负,三大亮点让人为之一振。
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放,六项改革任务扎实给力。教育部官员表示,制定《教育规划纲要》,14个部门参与其中,落实纲要,还需要这14个部门甚至更多部门齐心协力,将设计蓝图变为施工图、实景图。
令人欣喜的是,截至目前,全国20个省市的“教育施工图”已经陆续出台。彰显公平与质量,中国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个冬天清晰可见。(记者丰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