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公司-凯发ag旗舰厅 »

“阳光助学直通车”走进金寨一中-凯发公司

宣传海报贴起来,带来温暖和希望。
 
报名现场。
 
贫困学子现场现场。
 
填写申请表。
 

       只要有阳光就有希望!为了让更多偏远地区的贫困学子有机会享受到“新安·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的温暖。7月8日清晨,“阳光助学直通车”从合肥出发,前往首站——金寨一中。与直通车同行的还有从安庆赶来的两个爱心家庭。

       同学们报名点守候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上午10时许,“直通车”到达金寨一中。此前经过本报的大力宣传以及金寨县妇联的协调,已经有不少同学得知消息,早早等候在报名现场。

       经过简单的现场布置,同学们有秩序地排队领取申请表,围在咨询台旁边,或坐着,或弯着身子伏在案上认真地填写表格。第一个交上申请表的同学名叫沈正伟,同时交来的还有一封长达4页纸的申请书,详细讲述他的家庭情况和他勤奋求学的经历。“我家住在天堂寨高寒山区,怕错过报名,我昨天下午就赶到金寨了。”沈正伟说,他的妈妈患有很严重的神经性头痛,不仅不能干重活,还常年离不开药物,父亲是农民,家里的1.5亩薄地就是所有的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高二那年,为了晚上能看书,我每天从生活费里省下1元钱,几个月后终于买了一盏台灯。”沈正伟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今年考高沈正伟考了545分。

       爱心家庭深受打动

       同学们填写申请表的时候,随同“直通车”前来的两个爱心家庭的成员在旁边认真地看着。爱心人士徐女士小声地对女儿陈源荣说:“你看,哥哥姐姐写字的时候多认真呐,字迹也很娟秀。”等同学们都填好了表格,徐女士母女就和同学们聊了起来,“今年学校的文理科状元都考了多少分?”“你们平时都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同学们也不怯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着。

       “我现在读初三,今天看到哥哥姐姐的学习环境很苦,但是他们的成绩都很好,我很感动,我要向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就认真准备高考。”陈源荣对记者说。与此同时,另一个爱心家庭的姚女士和儿子陈文也认真地听同学们回答。13岁的陈文一路上表现得很活跃,此时却很安静。

       感谢利群阳光行动

       “很多贫困生考上了大学,但由于家庭贫困,会让他们面临两难抉择。”金寨县妇联主席徐梅说,得知“阳光助学直通车”要来金寨,金寨县妇联和当地学校联系,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进行了摸底,通知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来报名,“感谢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的主办方对山区贫困学子的关心,我们希望这一活动能越做越大,帮助更多品学兼优的学子走入大学课堂,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现场花絮

       从工地上赶来报名

       7月8日上午11时许,“阳光助学直通车”报名接近尾声。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头戴草帽,皮肤黝黑的男子急匆匆地赶到现场。“听说你们是来资助贫困学子的,我下了工地就来找你们了!”男子急匆匆跑到报名台前。他叫孙学好,是金寨一中高三毕业生孙晓露的父亲。孙师傅说,他原来在农村务农,后来女儿考上高中,为了能多赚一点钱供女儿读书,他和妻子在农闲的时候来县城找点零活干,顺便照顾女儿。“我今年文科考了527分,可是交不起学费,妈妈身体本来就不好,可是为了我,还到处求人帮忙找活干,现在她在一家医院扫地打扫卫生,每天起早摸黑,人都瘦了一圈。”孙晓露低下了头,眼泪滑过脸颊。懂事的晓露一有空就帮着妈妈做家务,每年暑假还会帮别人剥板栗,手不知道被坚硬的板栗刺扎过多少次,流过多少血。

       乐观女孩愿让名额

       “我申请助学金是想帮爸爸妈妈减轻一点负担,如果有比我更贫困的学生,还是先帮他们吧!”张琛是个很爱笑的女孩,每说完一句话都会露出一个甜美的笑容。老家没有房子,父母下岗,一家人住到外婆家,身上的衣服都是亲戚给的,为了补贴家用,她曾经在学校里收集废品去卖。向记者说起这些事的时候,张琛一直面带微笑。“我家庭虽然困难,可是我们班还有比我更困难的。”懂事的张琛听记者说目前报名的人数已经远超过资助的100个名额时,她对记者说:“如果有比我更贫困的学生,你们就去帮他们吧,我家的困难,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

       打工妈妈看到希望

       在活动现场,一位一脸沧桑的阿姨专注地看着海报上的一字一句。她姓余。余阿姨告诉记者,她有一儿一女,今年一起参加高考。随后,余阿姨掏出了一张ct片给记者看,ct片上显示伤情为大腿骨折。“这是我女儿的ct片,她在高考之前摔断腿了。”余阿姨抹着泪说:“但她还是和弟弟一起参加高考了,而且成绩也还可以。”高考完毕之后,懂事的女儿担心各种花销会给家里带来沉重负担,一直纠结于要不要放弃学业。儿子今年的大学学费,以及女儿想退学的想法,让余阿姨有了心结。“利群阳光的活动让我们全家看到了希望。”余阿姨说。

       打工路上得知消息

       “我现在来报名还来得及吗?”7月8日上午11时30分,报名即将结束,一个背着双肩包的男孩跑过来询问。男孩名叫汪盼,是金寨一中今年的高三毕业生,高考考了535分。“我今天是准备从县城坐车去北京打工的,正好看到你们的宣传海报,就过来报名了。”汪盼告诉记者,暑假期间,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他联系在北京的表哥帮他找一份暑期工,当天他就是孤身一人准备去北京“投奔”表哥的。

       刘少叶 张牧原 本报记者 向凯 彭玲/文 王从启/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