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凯发ag旗舰厅的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师傅说汪满田村要举行保熟节,我好奇地跟去看热闹。早就听说过汪满田村的嬉鱼灯,这里是革命老区,师傅是村中的扶贫干部,村里有90户贫困户现在已经全部脱贫,师傅说起自己包保的贫困户,就像家里人一般熟稔……
师傅是我的太极拳师傅,是个热心肠的人,跟他学拳的人不少。他一身白衣,拳打得有几分侠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我成了他最懒的徒弟,屡教不改,师傅只能很诚恳地对我说:“我们以后是朋友,千万别跟别人说我是你太极拳的师傅。”
好吧。反正我那三脚猫的功夫也拿不出手,我也从没告诉过别人学拳的事。从此以后我更“有恃无恐”地偷懒,可他还是会对我说起练拳的种种好处来。
汪满田村是个红色文化古村落,那里有三件宝:茶叶——滴水香,菊花——大皇菊,还有全歙县最好的香榧。当然,这里最有特色的是村中保留四百多年的民俗嬉鱼灯。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开着,一眼望不到边,绿色的大山在我眼中满是新奇。听师傅说这里2014年被列入省级贫困村,村里90户贫困户302人经过帮扶,现已全部脱贫。
村民居住分散,有的地方山高路远,师傅骑摩托车到贫困户家里去拜访,陡峭的山路上,一边就是悬崖,心都是悬起来的。今年“7·7”百年难遇的特大洪灾,将村里的山间公路冲坏了九条……山洪过后,进村要搬开路上的石头和树根,车子骑一段,停一段。
车子终于进了村,在一栋苏式建筑的村委会旁停了下来。细细地打量这个藏在深山里的村子,不算大,紧凑,小巧。与世隔绝的山中,能听到水声鸟鸣。一条河从村中穿过,两岸新老的白墙黑瓦徽派建筑排列着。河上架着大大小小几座桥,最显眼的是村中央那座祠堂——汪氏宗祠,正对着桥,在蓝天下威武地立着,很有气势。祠堂是村子的灵魂,村里举行盛大仪式时,全村的人都聚在这里。
我们到的时候,村民已经搬出了大大小小的鱼灯,村中的孩子一人手持一个小鱼灯,正在祠堂里笑着闹着。村中的老人一脸隆重地在给那最大的鱼灯点睛……徽州的节,就是这么有仪式感。
嬉鱼灯正式开始了。最大的鱼灯就是村民说的“鱼王”,五六个壮汉撑起它,有人扛着面大旗在前面开道,专门有人举着那硕大的鱼尾,红色的大“鱼王”神气地摇摆着向前走,后面跟着一长串小鱼,好不热闹。队伍从祠堂前门走起,沿着河岸,嬉鱼灯“游”得浩浩荡荡。
一群“长枪短炮”都是来参加保熟节的游客,跟在后面。鱼灯舞得精彩纷呈,游客们收获满满,在这蓝天绿水的小村子里,热热闹闹的保熟节拉开了帷幕。
保熟节是汪满田村流传了几百年的民俗。每年农民们都会祈求老天保佑农作物成熟,感谢年年的丰收。说是过节,其实就是寄托着大家对这年收成的美好愿望,祈求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已经演变成一场感恩仪式,大家在这天品尝着收成后的果实,感恩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感恩大地的无私付出。
村中的农户做好包子和米糕,蒸好了,摆满了竹编,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师傅带我在村中走,纯朴的村民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才出锅的包子和米糕,热气腾腾,一口咬下去,米香由口及心,让人不由得心生感动。
师傅向我介绍,这家是村里已经脱贫的贫困户,那位是已经九十五岁高龄的中国好人。村尾有座红军烈士墓碑,埋了十八位红军英雄的遗骸……
师傅在村里扶贫时,晚上有空时他就会教村里人练太极拳,带着大家强身健体。一户因残致贫的男青年,在工地打工时受伤了,下肢瘫痪。师傅的扶贫工作队多方帮他寻求社会资助安助行器,师傅教他太极站桩,鼓励他坚持练,师傅对他说:“如果能坚持每天练桩,三年后说不定就可以站起来,不用拐杖慢慢行走了……”说这话的时候,师傅的眼里闪着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