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凯发ag旗舰厅的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用方言来判定自己故乡位置的话,我是哪里人?
人生已过五十载,生在福建,不会讲福建话;成长在贵州,不会讲贵州话;目前在合肥定居,不会讲合肥话。一路走来,夹杂着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口音。每每与新的朋友相识交谈,他们会问:你是哪里人?我笑而不答。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会,为响应国家号召三线建设,和电视剧《人世间》同样,我的父母辈们从祖国四面八方聚集到大西南,在贵州都匀地区山沟沟里生活了近二十年。我排行第四,我出生时父母没有精力照顾我,母亲在预产期前几天一路火车颠簸从贵州都匀舟车劳顿回到故乡福建闽南地区永春县,待我出生后把我交给奶奶抚养,到我四岁时回到贵州生活。
幼年离开故土,福建话不会说,福建话已听不懂,陌生的竟是故乡!那会距离遥远,交通不发达,不能常回故乡。故乡就像一位老人,默默地望着我们远离故土,去他乡工作和生活,在彼此的目光中渐行渐远!故乡,已仅为户口本或各种表格上的籍贯所在地而已。每每填表时,籍贯这一栏我写的是:福建永春。
在三线生活的环境里,大家为了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即便原先方言很重的人,在面对新的环境时也得改说普通话。时间久了,互相影响,于是我们这里衍生出一种新的语言: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当年因从苏浙过去的工作者人数比例较大,故我们现那会,虽在贵州生活,却没有学会当地的方言。我还记得八七年我去贵阳读书,有的老师是用贵州话授课的,我听起来好吃力呀。当时我还给老师提建议呢,说我听不懂,请老师讲普通话。老师笑了。随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熟悉听懂贵州方言。在贵州生活了近二十年,已经把贵州视做第二故乡,但至今我还是不会熟练地说贵州话。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部分单位迁出大山,重新奔赴新的征途。我随父母单位搬迁至安徽合肥生活。初来合肥,又得重新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开始肯定不太习惯,合肥话还算易懂。“可照”是行不行的意思,自行车就是“格朗车”,“真得味”就是有趣的意思。岁月如梭,在合肥定居三十多年了,我也还是没能熟练说这里的方言。
和很多城市一样,合肥是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包容性也很强。来自天南地北的工作者聚在这里奋斗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合肥对我来说,这里算是第三故乡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故乡和他乡之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别人在我们的故乡生活着,工作着,我们也在别人心中的故乡生活着,工作着。共同建设着美好家园。农村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我是哪里人?很多年我都在迷惑和思索着这个问题,现在,当我看到母亲身份证上的号码前四个数字“5227”时,我找到答案了:我是三线二代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