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凯发ag旗舰厅的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我们那儿,师傅是对手艺人的尊称。
拿到新房后,我们立刻开始采买各种装修材料,联系各种工匠,开始装修。
装修的工序是这样的,砸墙、水电、瓦工、木工、油漆,按部就班地进行。在我们那儿,每个工种的工人都叫匠,瓦工叫瓦匠,木工叫木匠,做油漆的叫漆匠,这是三大传统工匠,早就有之,受人尊敬。早年村里人盖房,都要隆重邀请这三个大师傅,大摆宴席,烟酒伺候,规格很高,很敬重。砸墙和水电是新兴工种,还没有匠的叫法,我们那儿都尊称他们为师傅,砸墙师傅,水电工师傅。师傅是对所有工匠的统称,他们是拥有专业技能的手艺人,靠自己的手艺养家糊口。他们自己也以拥有一门手艺为荣,都以“做手艺”来称呼自己做的工作,充满自豪和宗教般的敬畏。
装修的第一道工序是房屋改造,俗称砸墙。我们请的砸墙师傅是给我妹家做活的宋师傅。是我妹给介绍的,也是东夏人,跟我们是老乡。
进场之后,首先进行多方会谈,第一是我们的要求,第二是宋师傅的职业建议,第三是木匠和瓦匠师傅的施工要求。三方结合,确定了需要改造的地方,宋师傅和他的同事们就戴上口罩和面具,开始施工——砸墙,铲天花板。一时间,屋内尘土飞扬,电钻震天,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浑身是灰。
第二道工序是水电改造。
我们请的水电工师傅是给我表妹家做过活的张师傅,是我阿姨帮介绍的,他也是东夏人。后来,我们请的瓦匠和木匠也都是东夏人,县城真的是个熟人社会,求人办事,找人做工,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熟人。熟人有熟人的好,大家知根知底,互相了解,相互信任。
张师傅50多岁,憨厚,身材矮小,说话慢条斯理,声音尖细。了解了我们的装修要求之后,他就开始改造电线和水管的线路,在需要布电线和水管、安装开关和插座的地方打孔开槽。和砸墙时一样,屋内又是噪声震天,尘土飞扬。施工时,张师傅也戴上了口罩。一天下来,新居的墙上千疮百孔。
张师傅说他的施工时间是一周。我们期待一周之后,他把管线布好,连同宋师傅砸坏的墙,一起交给瓦匠夏师傅,修补破墙,粘贴瓷砖,好让屋子修复如新。
那天,瓦匠夏师傅和木匠夏师傅都在进场之前来我家现场勘查,了解情况。连同张师傅一起,三个人共同探讨装修方案,吊什么样的顶,打哪些家具,怎么安排家电的位置,最后确定了具体的施工方案。这时候,多工种汇合,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在一起碰撞,拿出了最好的方案。那个架势,就像医生们面对一个患了重症的病人一样,商讨最佳的治疗方案。这时候,匠人的专业和执着让他们沉迷其中,乐此不疲。
这几个师傅的共同点是,憨厚朴实,迟钝木讷,头发蓬乱,不修边幅,肤色黝黑,皱纹深刻,手掌粗糙,骨节粗大。这是他们常年从事体力劳动留下的烙印,就像他们高超的手艺一样,成为他们的印记。
这些工匠是农民工的主力,他们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建起了一座座高楼,然而,城市永远不可能接纳他们,最终,他们还是要回到乡村。
我的家人和亲戚里面,也有好几个匠人。我爹、我堂兄和我姑姑家的两个老表是吹鼓手,他们曾经组建过一个乡村乐队,给十里八乡吹红白喜事,我爹精通唢呐和二胡。我姨夫早年做过瓦匠,后来接揽一些小工程。我小舅哥是木匠,他的儿子跟他学会了装修,两个人都在外地打工。我的大舅哥也跟他们一起做活。我舅舅家的老表是水电工。我们老家镇上还有很多匠人师傅,我家这次装修请来的四个工匠师傅,都是老家的,在我们那儿,叫家门口人。
他们干的是最辛苦的工作,工作环境脏乱,常常满身尘土。但他们靠手艺吃饭,挣的是血汗钱,相比于世间某些钻营与苟且,他们内心清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