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公司-凯发ag旗舰厅 » 文苑 »

张家康:青石板街-凯发公司

这条青石板街有近二里的长度,不怎么宽,街这边喊人,街那边应。街面由一块一块的青石板,犬牙交错地铺成,也间有大麻石。青石板街的东西两头各有一横街,乡人称为东横街和西横街,又有沈巷、宣家弄横贯其中,青石板街因此而呈王字形。 

查历史典籍可知,由宋以来这里可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青石板街上有旅馆、饭庄、学宫和孔庙,有瞰江亭、缥缈台、翠云亭、立射亭等,成江南一方之胜景。 

早上,是青石板街最热闹的时候,来自农村的各类蔬菜,肉案、鱼摊和一应小吃摊位都已在青石板街上各就各位了。叫卖声和吆喝声,嘈嘈杂杂,人人都扯着嗓子说话。窄窄的青石板街上熙来攘往,沸反盈天。那场景倒颇似《清明上河图》中的一段,仔细一想,北宋张择端描绘的不就是市井民俗的生活形态吗? 

油条铺是我儿时的最爱。一根油条,当时是二分吧,可当时普通人的月收入也就几十元。别看只是两分钱,如果天天一根油条,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那时我们家人口多,收入低,母亲过日子又很“抠”。早上要想得到这一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和母亲争这一口的“蘑菇战”,成了我儿时和母亲的常规性“交流”。以致如今,我还好这一口。 

早市收场了,沸腾的青石板街一下子冷清了。长长的街面上只有几家熟食铺在营业,东街的宣家板鸭铺前已站满了食客。 

宣家板鸭在青石板街颇有名气,卤味纯正,汤汁鲜美。最值得称道的是宣师傅的刀工,一只或半只板鸭在他的刀下被分切后每块都不到一个厘米厚薄,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碟子里,浇上卤汁,撒上葱花。白白的肉,黄黄的汁,绿绿的葱花,怎能不诱惑你的味蕾呢? 

宣师傅刀切牛脯的功夫更是了得,一块牛脯放在案板上,只见他左手按住牛脯,右手操刀,随着“啪,啪,啪”的刀剁案板的声音,瞬时,一整块牛脯被他分切成薄薄的一片片。记得父亲就喜就着这薄薄的牛脯,呷点小酒,很是享受。父亲会夹起一两片让我品尝,可这薄如纸片的牛脯放入口中,怎么也不解馋。我会趁父亲不注意,用手抓上一小撮,足有六七片吧,放到口中,这才稍稍解了馋。父亲笑着说:“你这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西街和中街各有一个中药铺,西街中药铺的主人姓殷,东街中药铺的主人姓古。印象中殷家药铺有比较高的台阶,古家药铺的铺面比较大。药铺的柜台很高,中药材橱柜的抽屉内,分门别类地盛放着形形色色、药效不一的中药材。早市过后,中药铺的经营也算正式开始了。 

那时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一首童谣说得好:“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要过八月中。”扇子是人们消夏解暑的唯一工具。白天热,夜晚也热。夕阳西下时,家家都只有搬出竹制的凉床,摆在青石板街上,一家家的凉床接龙似的,几乎无间隙连接,中间只留下仅容一人行走的通道。 

那时,街上没有路灯,到了晚上整条街都是黢黑一片。白天都是房门大开,邻居互相走动,可到了晚上却都关上了房门,很少有人走动。姐姐比我大七岁,她小时候喜欢看热闹,常在皓月当空的夜晚,和母亲扯个谎,搀着我走出家门,到青石板街上看高悬蓝天的圆盘般的月亮。 

故乡的青石板街,是我们这些与共和国年龄不相上下的人的难以抹去的记忆,它早已先后被三合土路、水泥路所替代,轰轰烈烈地走入了历史,成为一代人的梦中风景。宽广平坦的马路,当然胜于狭窄的青石板街。物质丰富了,日子过得明显比以前优渥,却老是要回首往事,留恋过去的熟人旧事老物件。我以为这并非要走回头路,而是在致敬走过了的栉风沐雨的岁月,致敬自己曾经拥有过的锦瑟华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