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再获丰收,反映出粮食生产抗风险性在增强,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赢得主动,彰显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同时也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积蓄力量。新形势下,要在抓好粮食产能的同时,着力解决粮食生产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调整农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
农业农村部6月15日宣布,今年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笔者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夏粮丰收鼓舞人心、意义重大。夏粮再获丰收,反映出粮食生产抗风险性在增强,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赢得了主动,彰显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同时也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积蓄力量。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对粮食生产自身来说,疫情发生初期,部分地区农资下乡、农机上路、农民下田存在困难。然而,夏粮生产仍然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粮食生产事关落实“六保”任务,作为全年收获的第一茬粮食,夏粮丰收反映出粮食生产抗风险性在增强。
从技术层面来看,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在提升。数据显示,农业机械化水平从2001年的32%提高到了2019年的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5年的48%提高到2019年的59.2%。以夏粮为例,2003年以来,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增长不到8%,总产增长54.7%,单产提高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达84%。近年来,我国小麦平均单产增幅全球领先。目前,我国小麦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从政策层面来看,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实施为粮食生产稳定创造了条件。这与农业基础设施在防汛抗旱中的支撑作用、与农技推广体系在防御病虫害中的保障作用有关,也与国家对农业调控手段日益丰富密不可分。从2014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推行价格收入保险等,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这些措施稳定了种粮主体的预期,降低了粮食价格波动幅度,被再次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夏粮丰收让人们再次审视粮食安全的现状。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当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2公斤,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两大口粮(稻谷和小麦)自给率达到100%,库存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以上。同时,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流通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尽管如此,非洲蝗灾危害、国际粮价波动等却在警示我们,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粮食生产要常抓不懈。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还面临不少挑战。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供给。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保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定力,不能因为夏粮丰收就放松秋粮生产,不能因为库存充裕就忽视粮食收储,不能因为财政压力就减少粮食投入。
新形势下,要在抓好粮食产能的同时,着力解决粮食生产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调整农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为此,今后一个阶段应把着力点放在以下方面: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将世贸组织许可的“绿箱”措施和非特定产品“黄箱”措施向这些地区倾斜;降低生态环境承载力低地区的开发强度,强化对土壤污染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夯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粮食产品需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请输入验证码